WJFCについて 講座・セミナー申込み 過去の講座オンデマンド配信 会員サービス 異文化人材データバンク コラム

コラムの詳細


第二辑 语言和表情(中文版) (2007年04月17日)

  前两天去听了一场小型的中国民族音乐会。音乐会后的第二天,当我还沉浸在前一天演奏会上聆听到的琵琶和扬琴的音色中意犹未尽之时,突然冒出了一些与音乐无关的念头。在听演奏会的时候,由于太专注于演奏本身而没有太在意,但是现在想来颇有意思,那就是那位演奏者兼司仪的表情。

  音乐会的大部分听众是日本人。所以,首先,演奏者先用日语对曲目进行介绍,然后用中文把同样的内容再说一遍。那位演奏者是出身于上海的音乐家,因为长年居住在东京,所以日语非常流畅。“各位好,欢迎大家来到本场音乐会。非常抱歉让各位拨冗劳驾来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请允许我们为各位演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我们一定会努力演出的,请多多包涵,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直到整场演出结束。接下来,第一首曲子是……”用日文说的时候,他一直笑容可掬,然而,当日语的开场白一结束,转到开口说中文的时候,一瞬间,他的语调马上变了腔,“大家好。感谢各位的到来。今天由我们为各位演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下面请欣赏第一首曲子……”,声音的强度、语调、还有表情,一下子都让人感觉硬邦邦的。更夸张的是,说中文的时候,他似乎刻意地胸也挺起来,脸也扬起来,简直就是判若两人。他说日语的时候是那么的儒雅谦恭,然而当他一开口说中文的时候——虽然我想他并没有失礼——但是那面部表情却分明突然变得那样盛气凌人。演奏会过程中每奏一曲,所有的穿场词虽都出自同一人口,却都让人感觉仿佛是两人之为。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假设理由是有关日语的谦逊特质。首先,日语的语言表现中本身就分别有尊敬语,谦让语和委婉语;而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而言,人与人交往中的重中之重就在于一个“和”字,为了这个“和”,说话的时候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谦上加谦;再加上日本人恪守的“顾客第一”原则,就会在原来已经很谦逊的表现上继续追加谦逊之意,于是,说话者的表情和态度也就必然地相应改变。恐怕这种尊敬他人•自己谦逊的表现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说不定就是源自中国的儒教。然而,放眼现代中文,虽然偶尔也能零星地找到一点尊敬•谦虚的只字片语,但是,可以说,这种传统几乎已经销声匿迹。我想,正是由于这种谦逊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旁人看到的说话者的表情不同吧。但是这只是一瞬间冒出来的观点,自己都觉得有点牵强,并没有那种发现真理般的醍醐灌顶之感。于是,我马上想到曾经遇到过的说英语的中国人,结果发现,当他说英语时,虽然不像说日语的时候那样满脸堆笑,但起码也是微笑着说的,这和说中文时的表情真是大相径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每次分析探讨中日差异的时候,我都会向身边的中国朋友征询各种问题,然后对假设进行反复论证,屡试不爽乐在其中。但是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我和一位专攻中国方面的记者聊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满有意思的嘛,确实如你所说啊。恩,表情不一样。真是个有趣的题目啊。”接着说到原因,他分析道,“中国社会本身就和日本社会完全不同。在中国,如果不把自己抬得看起来比别人更高更强就无法生存,或者说‘难以生存’。在中国,如果不抬高自己,就会被人看扁,没人理没人睬。也许可以说中国社会是一种以胜败论英雄的社会吧”。不愧是中国方面的专家,说的就是有道理。这番精辟的言论真是字字箴言句句有理让我一下子茅塞顿开。然而,另一方面,虽然那么快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心情很好,但是就像参加一场智力问答竞赛,比赛前就已经看到了正确答案,这种时候还真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呢。

  其实,中国人在熟人面前的表现并不完全如此,但是一到了正式的公开场合,表情和言语就会变得比较生硬。因为在中国,如果在陌生人面前毫不矜持地笑容满面的话,也许会被人误以为有所企图。中国人的习惯就是要把自己抬高了给别人看,而这一习惯在职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说,把个简历写得天花乱坠夸大其词却被当作理所当然,如果所有人真的都是人如其文的话,那还不成了“天才+圣人君子”的全班人马。再比如说,记得有一次,一开始明明是好好的辩论培训课,却不料参加培训的中国人不知不觉地愈演愈烈,最终沦为一场吵架闹剧。这种把自己放大,拿出来炫的特质,和强调自我主张的性格是相生相息的吧。不过,我一直在强调一个事实,我们不讨论孰优孰劣,这不是好坏的问题。我只想通过考察中国和日本,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来发现一些有关习惯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最后,关于说日语和说中文时候的差异,我再举一个实例——有一次,当我正在用日语思考问题的时候,一个中国朋友突然打来电话,于是我拿起话筒却下意识地用日语说话的腔调说了句中文,语气很温柔声音却很高,“喂~”。此声一出自己都觉得实在汗颜,但为时已晚。电话那头的中国朋友一听到我那声日语腔的“喂”之后,立马丢还给我一句“肉麻~!”(笑)。——看来,想假装猫叫扮可爱,这招在中国还真行不通。

感谢 本专栏执笔之际感谢多方友人支持。敬称略。Rainy李,Kallen任,Lina谢,も~よんNobu,小鈴,源源老板,yunyun朱。
另外,特别感谢自由撰稿人田中信彦先生,以及本专栏的Logo设计者 chiko 女士

注“猫虎饭店”的著作权全部归属松原弘明所有。严禁擅自转载。

改訂 07年4月10日
初版 07年4月4日

コラムニスト 松原弘明 Right
参照URL
最終更新日 2011-08-20

 

意見投稿・レビュー

採点
コメント

※投稿には当フォーラムの会員登録が必要です。 ログインはこちら

今までのレビュー一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