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FCについて 講座・セミナー申込み 過去の講座オンデマンド配信 会員サービス 異文化人材データバンク コラム

コラムの詳細


第四辑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中文版) (2007年06月09日)

  和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让人意外的事情。今天,在第四辑中,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就是话语的重复表现。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重复同一个词语好几遍呢?其实,这样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比如说,中国人和很久不见的老朋友相遇时会说:“好久不见。你好你好你好你好。”还有道谢时说,“谢谢谢谢谢谢谢谢”,或者随声附和的“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是是是是是是是”,像这样的重复表现随处可闻。还有打电话时经常可以听到中国人说,“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另外,当中国男人与漂亮女人擦肩而过时,会形容道,“非常非常非常漂亮的”。中国人就是这样喜欢重叠用词。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刚刚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假设——因为中国人从古到今就喜欢夸张的表现。有些汉语的古语连日本人都耳熟能详,比如说“酒池肉林”,“白发三千丈”等等,虽说都是些绝妙的比喻,但是对于日本人而言,这是绝对意想不到的构思。如果有哪个日本人也这么夸张地说话,一定会遭到周围人的白眼。我们日本人,如果遇到前文提到的情况,最多说一句,“好久不见,你好么?”。“不好意思”。哪怕是随声附和,也只说一句“はい(HAI)”。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はい(HAI)”说一句就足够了,而且大家都严格地遵守着这一说话习惯。打电话的时候也只说一句“是么”。谈到擦肩而过的美女也只会形容到“是个大美人”的级别。回到我们讨论的汉语,不得不说中国人确实喜欢夸张表现。

  夸张表现会造成重复现象,没错。但是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其实这个假设还不是答案的全部。如果只有夸张表现这一个原因,那么所有中国人说话都必须比所有日本人夸张。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即使是一个为人谦和的中国人,说话也必须比一个夸张的日本人还要夸张。这种逻辑根本就是乱弹琴。要证明这个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有我这么个日本人,年幼之时起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喜欢夸张的男孩子了。还有一个中国人,请允许我介绍敝社的设计科长,昵称为桥桥的先生隆重登场。他是一位具有“书香门第”般文人气质的、心存谦逊的中国青年,桥桥。如果把我的语言表现和他的语言表现拿去随便问问我们的公司任何员工,结果永远是大家一致公认:老松强势获胜。然而,即使是这位完败于言辞夸张的老松的、为人谦逊的青年桥桥,居然也和其他的中国人一样,嘴边总是挂着,“谢谢谢谢谢谢谢谢”、“对对对对对对对对”。由此可见,不能说造成重复现象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夸张表现,其实这个理由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和日语对比一下的话也许就能发现线索。其实日语中多少也有一些重复表现的存在。比如说,随声附和的“え~え~え~え~(哎~哎~哎~哎~)”或者“そうそうそうそう(是的是的是的是的)”,还有,“ダメダメダメダメ(不行不行不行不行)”;另外还有,最近因为电话欺诈骗取汇款的案件而成为流行语的“オレオレオレオレ[(是)我呀我呀我呀我呀]”等等。把这些日语的重复表现和汉语对比的话就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在于音节。单音节和双音节是重复表现的主要对象。如果是三音节的话,就无法如此重复3次以上了。比如说日语中不会出现“ダメだダメだダメだ(不行的不行的不行的)”;双音节词可以重复成说“そうそうそう(是的是的是的)”,但是同样意思加上敬体助动词变成四音节的“そうです”后就无法用重复表现说成“そうですそうですそうです”了。汉语也是一样的。在汉语中,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事实说明。比如说,表示“了解”意思的双音节词“明白”,就可以说成“明白地明白明白明白”,但是加上汉语时态中表示过去式的“了”以后,却说不出“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这样的重复。那完全就像是绕口令。同样的,“谢谢谢谢谢谢”是常见的重复表现,而比“谢谢”更加客气的说法“谢谢你”,就没听到过重复的“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那么,接着我们就来看一看音节和汉语的关系吧。汉语的音节少吗?回答是yes。由于汉语具有独特的四声,使得汉语表现可以出奇地短。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在中国发行的自由杂志SuperCityChina上发表过一篇拙论,敬请参考。
中国之音 第5期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大声? 后编【SuperCityChina 2005年10月】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汉语中存在众多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所以汉语的重复表现才会那么多。再加上中国人对于过度夸张表现的偏好,结果使得汉语中重复表现不断壮大。但就重复表现本身而言,其实还有两点有必要做进一步考察。一是与重复表现有关的共鸣和同感。再一个是重复表现和礼仪的关系。下次有机会的话想就这两方面尝试深入探讨钻研。

答谢) 本专栏执笔之际感谢多方友人支持。谢谢各位。敬称略。Yunyun朱,Rainy李,赵桥桥。
 注1)《老松的猫虎饭店》的著作权全部归属松原弘明所有。严禁擅自转载。
 注2) 鉴于中国人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可能对所有中国人进行唯一定论。所以在《老松的猫虎饭店》里,我所记录下的只是在本人生活圈的、居住在都市里的、汉民族的、最小公倍数性的一些普遍现象和特征,斗胆在此“说三道四”。


コラムニスト 松原弘明 Right
参照URL
最終更新日 2011-08-20

 

意見投稿・レビュー

採点
コメント

※投稿には当フォーラムの会員登録が必要です。 ログインはこちら

今までのレビュー一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