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ラムの詳細
第11辑 调整话语节奏的接尾词&接头词 (2008年01月11日)
日语中“尾っぽ”(读oppo,意为“尾巴”)的“っぽ(读ppo)”是什么意思呢?同义词しっぽ(读sippo,汉字写作“尻尾”),也有个接尾的“っぽ”,查字典发现“尻尾”本身应读作“sirio”,而“sippo”则是由“sirio”转变而来的。回到“尾っぽ”这个单词,如果只发“尾(读o)”一个单音,说者发音困难,听者也颇为吃力。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借用了“尻尾”的词尾“っぽ”的吧。也就是说,这个“っぽ”本身并不具备语意。那么,为什么单独一个“尾”就会说起来难听起来累呢?原因就是音节太短,“尾”只有最少的1个音节。类似的例子在日语中还有很多。比如“お茶”的“お”,很多人觉得这个接头词就是汉字的“御”,表示对他人的敬意或者是为了使表达更为文雅。但现在日本人无论在何种情况都极少会省略这个“お”而单说「茶を下さい」(请给我茶),或者「茶をくれ」(给茶!)。这个“お”也是没有词义的附加成分。注4)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お麩(麸)、お湯(热水)、お酢(醋)”等等。除了“お”之外,还有“田んぼ(田地)”的“んぼ”、“根っ子(残根)”的“っ子”、“ほおっぺ(脸蛋)”の“っぺ”,还有小孩子经常说的重音词,比如“お目目(眼睛)”的第二个“目”等。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就是短音节。世上所有语言中汉语的这一特点最为明显。与其说汉语词汇丰富,倒不如说汉语体系就是一个无词义接头词和接尾词的宝库。上述日语词例是笔者想了又想找了又找的结果,而在汉语中则只要稍微花些时间搜索一下,这样的例子就会稀里哗啦地涌出来。 ■ 附加于名词 ・子 袋子,呆子,帯子,蚊子,獅子,靴子,房子 ・小 小孩子,小孩儿,小狗,小姑娘,小時,小猫 ・老 老鼠,老虎,老師,老鷹 ・大 大象,大餅,大牢,大叔,大蒜 ・头 里头,外头,上头,下头 ■ 附加于动词 ・一下 停一下,考虑一下 注1) ・点儿 吃点儿,喝点儿 ,说点儿,用点儿,拿点儿 ・会儿 睡会儿 ,等会儿,待会儿,坐会儿 ■ 动词重复 ・闻闻,听听,看看,走走,打打电话,喝喝 这些表达或是为了避免由同音异义词导致的混乱,或是为了使表达更富节奏感。举个例子,“大象有长鼻子”,翻译成日语是“象は長い鼻だ”。如果说成“大象有长鼻”,因为平时都没人会这么说,即使语法正确,中国人也听不明白。“大象有长鼻”,这句话看文字能明白意思,但听声音就不知所云了。另外,如果说成“象有长鼻子”,听上去意思就变成“好像鼻子挺长”。少了这两个并不改变词义的“大”和“子”,“大象有长鼻子”这句话就没法在对话中成立。 由3音程、4声调构成的汉语极尽简洁,称得上绝无仅有。但有时单靠1个音节还是很难表达清楚的,为弥补这一不足,就需要加上那些原本没有词义却增加了节奏感的接尾词或接头词。我曾假设说,“普通话不是一种自然产生的语言,而是被强制决定了的人工语言”。本篇中的探讨也许可以验证这个假设。希望如此,权且搁笔。 感谢)本稿执笔之际得到各方帮助。感谢Rainy李,Yurin周,DIO龚,Lily马,小铃,史幼之,谢谢各位。 注1)“一下”这个词本来有“稍微”的意思,不过更多的情况下是与“稍微”毫无关系,起调整语调的作用。 注2)华东或华南地区年轻的女孩子为了表现出可爱的样子,说话的时候加上“啦,拉,呀,牙,啊,阿,的,滴”等也是没有词义的接尾词,譬如谢谢啊,是的=对的,好的=好滴,等等,此次因为篇幅有限只能割爱。最近,觉得这一现象已经跨越地域和年龄,甚至男生也开始使用。对此将另予讨论。 注3)《老松的猫虎饭店》的著作权全部归属松原弘明所有。禁止擅自转载。 注4)“御茶”的“御(日语假名写作“お”)”原本是为了表现尊敬和优雅。但随着时代变迁,现代日语中“お茶”已然成为一种惯用的说法,而完全放弃单独使用“茶”这个单词了。所以现在也可以这么认为,“お茶”的“お”就是添加在单音节词前的接头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此对给予指正的SUPER CiTY CHiNA吉泽健一副总编深表感谢。
2版:01月07日 初版:01月04日 |
コラムニスト | 松原弘明 |
![]() |
参照URL | ||
最終更新日 | 2011-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