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FCについて 講座・セミナー申込み 過去の講座オンデマンド配信 会員サービス 異文化人材データバンク コラム

コラムの詳細


第16辑 四川大地震 向逝者默哀 触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文版) (2008年06月16日)

  首先,请允许我在此,为在四川大地震和缅甸热带风暴中的遇难者默哀致意,衷心希望灾区能得以早日重建。让我们一起合掌祈福。

  言归主题,说到中日差异,在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报道和表示哀悼之意的方法之中我也找到了很多相关的线索。然而基于诸多顾虑我还是选择放弃悉数那些情节。但立足于猫虎饭店的基本理念——“开一扇中日异文化的交流之门,牵一条增进理解的契机之线”,在此我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个事件。


  这张照片,相信大多数人对此都不会陌生。5月17(周六)早上,日本救援队耗时16小时,从崩溃坍塌的大楼瓦砾中发现了一对母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逝者已矣。面对那对母子的遗体,日本救援队集体默哀致意。这则新闻报道在中国的电视上被反复播放,在网站上也有大量的相关报道。同时痛失女儿与孙子的55岁的老外婆,虽然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大悲大哀,却仍然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向日本救援队表达了感谢之辞,“虽然只是遗体,但总算见上最后一面了。真的谢谢你们日本救援队,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事件的态度中国人的意见和反应总是多种多样。然而,看到这则报道的中国人的反应,却几乎达成了共识——“虽然以前讨厌日本人,不过这一次,我对日本人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现在非常喜欢日本人了”。在报纸报道中也提到,“日本救援队至始至终不放弃,小心谨慎真心全力地搜救那对母子。虽然经过长达16小时的谨慎挖掘,最终只发现了那对母子的遗体,但日本救援队仍将她们小心安放,面向遗体整队站立集体默哀。想来这对母子在天堂也一定感受到了来自异国日本的一份尊重吧。日本人救援队的这种行为表现,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无论在多复杂多困难的状况下,面对逝者,也应该怀揣与对待生者相同的尊敬之意。逝者,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也有保持作为人的尊严的权利。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伦理。其实,日本救援队行为的意义还远不止此。因为他们是对异国死者表示了尊敬。中国母子所赢得的尊敬,和日本的逝者会有什么差异么?显而易见,完全没有。面对素不相识的中国母子,日本救援队进行的默哀也正是面向日本国民所进行的仪式。在他们眼中,生命的价值无可取代、至高无上,超越一切人种、国界和信仰。也正是本着这种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日本才会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立刻提出派遣救援队的申请”(本段内容译自笔者根据新闻报道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8/05/22/009536444.shtml进行的改写)

  关于此事,我也直接征求过自己公司的员工和几个中国朋友的意见。几乎所有人都说被深深地打动了。人,特别是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所接收到的救助和善举会更加沁入人心。事实上,四川震灾后,日本救援队在第一时间就赶赴了灾区开展救援活动。这是一方面,但是更为打动人心的理由,还是因为日本人所表现出的对遗体的哀悼和尊重。据说在中国救援队中并没有这种习惯。在中国,对于遇难者的遗体,大多是装入塑料袋然后简单包扎,接着救援队就会马上奔趋下一个受灾地。这种做法的逻辑依据是,与其费时间默哀,还不如争分夺秒去抢救下一位可能的幸存者。这只是一种习惯的差异。没有所谓的善恶好坏。一般而言,无论哪个国家的人对于相异文化或习惯的认可度都会比较低。但是为什么这一次,对于有着相异文化和习惯的日本救援队的行动,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因此改变了日本人的印象呢?下面介绍两位中国女性的意见。

  一位是21岁的学生——“中国人当然也有向逝者默哀的心意,我们也会默哀。这种致意在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每个国家救援队的默哀习惯各有不同。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个人猜想,向遗体默哀的不仅仅是日本救援队,欧美的也会这么做吧。由于默哀是哀悼和尊重心情的直观表现,即使习惯各有不同也不会因此引起摩擦。

  另一位是36岁的职员——“我觉得那个学生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中国人一旦成为相识相知,彼此就会建立起很团结、很温暖的互帮互助的关系。相反,对于事不关己的‘外人’大部分人的态度都会很冷淡。究其原因不言而喻。如果不这么做中国人根本无法生存到现在。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外来侵略者的伤害,相知相熟的人们只有、也必须团结一致。这也与习惯的差异紧密相关。但就算习惯不同,哀悼之意应该是全人类共通的。所以,日本救援队向那对母子默哀的行为能够打动所有中国人的心。”


コラムニスト 松原弘明 Right
参照URL
最終更新日 2011-08-20

 

意見投稿・レビュー

採点
コメント

※投稿には当フォーラムの会員登録が必要です。 ログインはこちら

今までのレビュー一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