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ラムの詳細
第22辑 叠音词,真可爱~(中文版) (2008年12月01日)
“兰兰”和“康康”,是为了纪念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国向日本上野动物园赠送的第一代外交大熊猫。“玲玲”和“兰兰”,是70年代在日本歌谣界红极一时的出生于香港的孪生姐妹。注1)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她们是何许人也,不过在老松我那个年代,可谓是街知巷闻无人不晓。不过这事情说出来,最多也就是暴露了自己年龄,无他。
让我们言归正传,说到这“兰兰”、“康康”、“玲玲”等都是些叠音词,叠音词又称“重合”或“复字”,中国人似乎最喜欢用叠音词做名字。特别是小孩子或者是年轻的女孩子,昵称里经常会用到叠音词。另外,亲密无间的恋人在大秀恩爱的时候也可以听到很多对恋人称呼彼此“兰兰”呀“康康”注2)呀。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这种事情上较真,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怪,但是因为老松我就是喜欢“咬音嚼声”,所以只好任由我“锱铢必较”了。容我直接说结论——因为叠音词有一种儿童咿呀学语时的可爱感觉,能发挥出一种甜美的、好似调味料的效果。虽然程度有所不同,但小孩子咿呀学语时的用词重叠却是全世界都相通的。譬如,小孩子看见一辆汽车就会不由地一边指着汽车一边模仿汽车的“bu-bu-”声,这“bu-bu-”的发音,无论是汉语还是韩语、亦或是日语,都是一样的。还有看见狗狗叫“汪汪”,也是如此。英语中虽然叠音词出现的不多,但至少papa、mama可以算作一例。 除了名字以外,最近,女孩子之间的对话中也可以频繁地听到叠音词。譬如,不说“好看”而说“好好看”,不说“东西”却说“东东”,美眉们都用叠音词做出一副可爱状。这其实是受到台湾和香港的影响,所以在大陆,这种说话方式又叫“港台腔”。而国家广电总局早在2005年就已经颁布明文法令规定,禁止电视台或电台的播音员使用这样的说话方式。然而,姑且不论这法令的效果如何,事实上“港台腔”已经渗透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的推论是,其根源在于诞生于日本的“可爱文化”。日语中表示“可爱”词发音是“kawaii”,这个词的罗马字表记已经直接作为新词出现在了英语、法语和俄语等词条中。虽然日语“kawaii”的词源是汉语中的“可爱”,有可以爱、应该爱的意思,但是现在,用汉字“卡哇依”表示日语的“kawaii”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公认。问我要证明?那就用搜索引擎试着输入“卡哇依”检索一下吧,结果有108万条呢。当然,相比汉字“可爱”8,290万条的搜索结果还相差甚远,不过,在结果中居然还发现了某家公司的注册名是“△△卡哇依有限公司”呢,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在远久的古代,中国发明的汉字远渡重洋来到日本,时过境迁,“可爱”变身成“卡哇依”先进入台湾和香港,然后又再“反出口”回到中国大陆。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对彼此都会带来影响的、有生命的活体。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对我身边20-30岁年轻人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注3)本次结果,不出所料,男女差异相当之大。
|
コラムニスト | 松原弘明 |
![]() |
参照URL | ||
最終更新日 | 2011-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