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ラムの詳細
第23辑 浪漫的中国人(中文版) (2009年01月07日)
A“我爱你,海枯石烂,永不变心”;B“与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C“今生今世永远爱你,来生来世依然爱你”;D“我愿为你两肋插刀”;E“想死我了”,“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对你的爱刻骨铭心”“我爱你的一切,爱屋及乌,你的好你的坏我全都爱”……
新年伊始,虽说内心有些惶恐但还是大胆地一开篇就请大家“欣赏”那么多热辣的表白,大部分日本人看到这些一定已经心火撩动了吧。但是,这些可不是什么电影或者小说中的台词,只是一般中国人日常使用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恋爱对白。说好听的,这是浪漫的情话,说不好听的,都是些让人牙齿打战的肉麻台词。这些话,中国人真的都说吗?请看下表证明。以下为居住在上海、年龄在20~30、学历为大学毕业的男女共5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注1) 除了上述问卷调查,我还和总是能将我的拙文翻译成极具文学色彩美文的yunyun (上海人,80后女,大学教员,其日语的敬语掌握程度和语汇量远在当下二十几岁的日本年轻人之上 ——评价by 老松)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 老松:问卷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就是这样的。在《猫虎饭店》中多次出现的、有关夸张表现的问题,不知道你在翻译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心得呢? yunyun:说实话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经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翻译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无意识地、很自然地就用了一些后来被看作是“夸张表现”的措辞。 老松:比如说? yunyun:呃——,一下子想不出什么特别好的例子,比如说日语的“よい”,翻译成中文很自然就会说成是“很好”,一般不会就单独译成一个字“好”。 老松:是啊,确实如此。把日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般都会把原有的程度抬高一个级别,不然就不像地道的汉语了吧。 yunyun:有时候确实是的。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大家都是无意识的自然反应吧。毕竟说母语的时候一般人都不会去刻意考虑自己的措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的吧。 老松: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就说yunyun你吧,能说一口那么流利的日语,你说日语的时候你的思维也一定是以日语方式进行的吧,我觉得一定是的。 yunyun:哪里哪里。 老松:不好意思,稍稍跑题一下说点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的性格我自己知道,就一般日本人而言算是相当少见的、甚至算出格的了,所以我说日语的时候会特别小心,刻意使用一些比脑子里想到的表现低一个级别的措辞。而我开始措辞“小心翼翼”才一年出头,已经觉得实在别扭怎么也习惯不了,虽说是母语,却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浑身不对劲(笑)。相反,正因为我的汉语尚在咿呀学语阶段,反倒是说的不怎么样的汉语帮助我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了,让我身心愉悦。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谢!在汉语环境下,甚至是与我性格相得益彰的执拗坚持也完全不成问题了(笑) 言归正传,本文开篇中提到的那么多恋爱对白,与日文相比只是表现措辞之间的差别么?其实不然吧。我个人认为这与中国人浪漫的性格、以及如同希腊神话中自恋美少年纳西索斯的水仙之梦般的自恋情结密不可分。注2)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只以结婚照为例。在中国,新人们摆pose拗造型的数量、砸进婚纱照的费用令人乍舌,中国人在结婚照上的比拼架势由此可见一斑。在日本,没人会在结婚照里拗那样的造型,日本人的结婚照里一定是两人一副相敬如宾的样子;而在中国甚至有人会特意把这种“二人世界”亲密照片“公然”放在办公桌上大秀恩爱。嘴上说着 “我爱你,直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其实有可能只是陶醉于自己的言词、深陷于恋爱的感觉、沉溺于自我感觉良好罢了吧。在日本,如果有人这么求爱告白的话,大家一定会觉得此人太过造作好像在做戏。不过,这也只是习惯上的差异。如果能彼此理解那就能相安无事啦。
|
コラムニスト | 松原弘明 |
![]() |
参照URL | ||
最終更新日 | 2011-08-20 |